曾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前,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但高超的理发师给不同的人刮胡子,涂肥皂水的方法也不同——胡子稀疏的、柔软的,涂得少一点;胡子浓密的、坚硬的,涂得多一点,甚至有的必须用热毛巾捂一捂、敷一敷。为什么呀?其原因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可见,涂“肥皂水”既然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同时,批评学生,应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让学生看到前进的方向,努力的希望;批评学生要具有指导性,着眼于学生的自身发展,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让学生心里亮堂。对于学生的一些缺点和不足,要做含蓄的暗示,委婉的提醒,让学生感受到这是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可见,批评学生也要运用“肥皂水”这一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是要因人而异,做到“良药适口,忠言顺耳”,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并切实改正。 总之,批评的目的是使被批评者接受批评,因此,在批评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和把握“肥皂水”艺术,以退为进,让被批评者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中感受到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批评的真诚实在,从而知错改过,从而达到批评的预期效果。 本报通讯员 朱明灿 (责任编辑武斌) |